因此,如果要前往道頓公路只有兩種方法:
1.參加旅行團
2.承租搭載特殊裝備的車輛
參加旅行團想當然爾不是我喜歡的旅行方式,因此我們決定租車前往。我能搜尋到冬季也有車輛出租的租車公司有兩間,分別是Arctic Outfitters以及Alaska Auto Rental。由於前者有駕駛人30歲以上的限制(小弟我才剛滿28),所以我們選擇後者。
今天的路程有點長,首先要從昨天住的極光小屋Chatanika lodge出發回到費爾班克斯市區,向Alaska Auto Rental公司承租新車並將原本向AVIS承租的車輛歸還於機場後,往北沿著道頓公路一路開到Coldfoot這個村莊,總計路程約294英里(473公里),軌跡圖如下:
這是昨晚入住的極光小屋Chatanika lodge,整間旅館被我們給包了(因為沒有其他住客)。房價是和費爾班克斯市區Best Western Plus一樣的90鎂/房/晚。沒有什麼豪華的設施,但該有的都有。
不管是昨晚抵達的時間還是今天早上出發的時間,天都是黑的,所以只能藉由Google街景圖來看一下Chatanika lodge的外觀。小屋就在史迪希公路(Steese Highway)公路旁,用導航就可以輕鬆找到。這裡離費爾班克斯市區有一段距離,昨晚看極光的時候幾乎沒有光害。
雖然今日的路程「僅」有473公里,但是道頓公路的路況可不比一般的柏油路,因此提早出發是上策。已經盤算好:Alaska Auto Rental的營業時間從早上8點開始(昨天已經當場確認過),從Chatanika lodge到Alaska Auto Rental車程約莫40分鐘。因此7點20分出發,應該能在8點左右取車,發揮最大效益。7點多的時候天當然是還沒亮,我們要把小屋鑰匙歸還的時候,主人還在睡夢中呢。
車外的溫度是華氏零下15度(攝氏零下26.1度)
大概摸黑開車還要加點時間,開到費爾班克斯市區的時候已經8點10分了。
3個白天加上4個夜晚,總共開了403英里(648.6公里)
為了把時間利用發揮到最高效率,我留在Alaska Auto Rental辦理租新車的手續,其他人把舊車開去機場歸還,稍後我再開新車去機場接其他人。Alaska Auto Rental就在University Ave S得路邊,離Best Western Plus Chena River Lodge和機場都不會很遠。辦公室在一座鐵皮屋的二樓
外面是一片停車場
昨夜動物走過的足跡
為什麼我們不前一天就把他租到手,省得今天還要特地跑回市區租車再出發呢?
由於我們預計明天晚上回到費爾班克斯搭車,回市區的時間勢必超過下午5點。還車的時候可以把車丟著,但取車的時候一定要在營業時間(平日上午8點到下午5點)才可以,因此如果昨天開始租的話,勢必得租到三天。
這種車子除了四輪傳動不說以外,輪胎是雪胎,車上配有衛星通訊設備,在沒有手機訊號的道頓公路上,如果需要救援可以派上用場。這樣的車子價格是250鎂/天,稅金50鎂,搭配最高1000鎂自負額的礫石路碰撞損失減免權 (Gravel Collision Damage Waiver,Gravel CDW)保險要價99.95鎂/天,因此兩天的總價是250*2+50+99.95*2=749.9 USD。
而我們在AVIS租一般的車輛三天和保險和稅也才167 USD....這個巨大的價差讓我們寧可多跑一趟市區,也不要多租一天Alaska Auto Rental的車......
其實我們當初最擔心的就是行李會放不下,畢竟我們五個人就有五個行李箱。因此,昨天場勘的時候我早就先測試過了,沒問題^.<
輪胎是抓地力較強的雪胎,而不是上雪鏈。
弄一弄也已經快9點了,該上路囉!
先來到費爾班克斯機場把大夥接上,然後就正式出發!
用水洗過的後照鏡...
這張是今天GPS logger記錄的軌跡圖,可以看到道頓公路(Dalton highway)的起點並不是在費爾班克斯,而是在費爾班克斯西北邊的一個小村莊-萊文古德(Livengood)附近,這裡才是道頓公路(阿拉斯加11號州道)的起點(MP 0)。
上圖標記的MP是Mileage Plus的縮寫,亦即從道頓公路起點算起的里程數,單位為英里。例如Coldfoot為MP 175,就是從道頓公里起點算起,要開175英里才會到Cold foot。
開上Steese Expressway(阿拉斯加2號州道的一部份),駛出費爾班克斯市區
離開費爾班克斯後,往北開大約6.5英里,在快到Elliott highway的右手邊,隱隱約約可以看到樹叢後面有一條銀色的管子?在一片雪白世界裡很容易被忽略掉
停車靠近一瞧,才知道這就是著名的阿拉斯加大油管。
這是一個路邊的展示區,有地方可以停車讓路過的人參觀。阿拉斯加輸油管(Alaska Pipeline)的正式名稱是縱貫阿拉斯加管道(Trans-Alaska Pipeline System,TAPS),是為了將阿拉斯加北冰洋(北極海)沿岸產油區所產的石油運往阿拉斯加南邊的港口所鋪設出來的輸油管道。輸油管工程從北冰洋沿岸的普拉德霍灣(Prudhoe Bay)一路向南到阿拉斯加灣(Alaska bay)的港口城鎮瓦爾迪茲(Valdez),這是北美洲最北端的不凍港。
1968年在普拉德霍灣發現石油。當時開採的石油集團認為:由於北冰洋沿岸沒有不凍港,要將石油從最近的不凍港出口,興建輸油管成為唯一可行的辦法。而最近的不凍港,位在普拉德霍灣南方1300公里外的瓦爾迪茲(Valdez)。從這裡,開採的原油可以藉由大行油輪運往美國本土。阿拉斯加輸油管公司(Alyeska Pipeline Service Company)在1970年成立,負責設計、建造、營運並且維護整個輸油管。整個輸油管從1977年開始運送原油。
在穩定的土壤層中(永凍層,不會因凍土融化而產生位移),油管以傳統的方式埋入地下。以鋅(或者是鋁)製成的條狀物沿著油管的外圍埋設做為電極,可將大地電流(telluric current)收集並導回地球,降低油管的鏽蝕。
輸油管系統也成為了道頓公路之旅的一大特色
積雪厚的冬天,使得我們有機會能夠觸摸到輸油管的表面
這是...輸油管的結構剖面
從橫切面來看,輸油管內部的橘色構造叫做PIG(豬???),其實這是輸油管管管道檢測儀(Pipeline inspection gauge)的縮寫。
PIG可以用來改善原油的流速以及監測油管的狀況。PIG在泵站(Pump station)放置與取出(整條阿拉斯加大油管共有11個泵站)。PIG從一個泵站放製後,隨著原油的運輸一起移動。這裡展示橘色的聚氨酯(Polyurethane)PIG裝置是用來清潔和改善油管流速的。其他更複雜的PIG裝置還可以利用磁場和超音波訊號來偵測油管厚度和型狀的微小變化。因此,PIG是防止和偵測油管潛在問題最重要的工具。
Dr.Maple是阿拉斯加大油管的結構工程師和主要的設計者。他擁有三項用來確保溫熱原油在永凍地帶管路中運送的專利。
近看H型的支架比想像中的高,能讓大型的動物如麋鹿(Moose)也能通過
土壤穩定的地區,油管就能埋在地底下。
禁止跨越的區域還是要乖乖遵守噢
旁邊有一個積雪的小坡道可以往上爬
從高處欣賞油管
10點整,回到車上重新上路。
油管展示處的對面有一個像高爾夫球的建築
是說我也不知道這是啥......(後述)
然後我們繼續上路。很快地又回到了阿拉斯加2號州道分出6號州道的地方-福克斯(Fox)。史迪希公路(Steese Highway)在這裡從2號州道轉到了6號州道,而2號州道繼續往北就變成了Elliott Highway。而Elliott Highway會一直往北通往萊文古德(Livengood),接上道頓公路。
往右轉到6號州道,就是前兩天看極光的滑雪場(Ski land)以及昨天晚上住極光小屋的Chatanika。不過今天要前往道頓公路,繼續沿著2號州道走,接上Elliott Highway
過了福克斯(Fox),萊文古德(Livengood)還有67英里(107.8公里)
開上了Elliott Highway,就是一段從來沒到過的新地方
如此美麗的風景(但車上其他人一個一個都睡死了,所以還是當駕駛好.......)
到目前為止,路面都還是舖設好的柏油路
其實還沒開上道頓公路,我就覺得這750美金是值了
進入Livengood Tolovana採礦區。從1914年7月在萊文古德溪(Livengood creek)周邊發現了黃金,吸引了數百名的掏金者在此區域建立了採礦營地。
貌似滑雪場的坡道
大油管也默默地跟著我們前進
超喜歡這張,連綿的大油管
還好景色夠美,在眾人皆睡我獨醒的車上,不至於開到打瞌睡
道頓公路倒數14公里,此時已經11點13分了
萊文古德(Livengood)並不是在馬路邊,而是在Elliott highway東邊2英里處,必須要從小路開進去(下這張是我開過頭後掉頭回來拍的,所以變成在左手邊)。原本我以為上道頓公路前最後的補給處是在Livengood,沒想到我錯了(下面寫著NO SERVICES.....)
不死心的我還是決定開進去看看,反正才2英里而已....
不過我想我錯了.....
雖然村莊裡面有幾間屋子,但似乎一個人也沒有,彷彿一做死城........
不過老天似乎還是給了我們一些獎勵,在開回Elliott highway的途中,天空中出現了半圓弧狀的彩虹!
彎進Livergood的小路叫作Old Elliott Highway
回到Elliott Highway,道頓公路就在不遠處
11點41分,抵達道頓公路的起點!
Elliott Highway並沒有結束在此,而是轉而向南一直延伸到曼利溫泉城(Manley Hot Springs),如果在此不轉彎繼續往前行,會接上阿拉斯加11號州道,也就是傳說中的道頓公路(Dalton Highway)!
往回走是費爾班克斯,繼續走則是往育空河(Yukon River)的方向
道頓公路(也有人譯作戴頓公路)的全名是James W. Dalton Highway,是以James W. Dalton來命名的。他是一位終生居住在阿拉斯加的工程師,他監督建立了阿拉斯加的遠程預警雷達網(distant early warning line, DEW line),在冷戰時期用來預警蘇聯的入侵。他也是一位極地工程的專家,在早期開發北阿拉斯加石油時作為顧問。
之前拍攝到的這個高爾夫球般的建築就是DEW line的雷達系統,有關DEW line可以參考此網頁。
道頓公路上運行許多重型的工程機具,請小心駕駛......
道頓公路全程規定要開車頭燈
速限都是每小時50英里(80公里/小時)(謎之聲:你以為你全程都能開到速限嗎?)
第一個路牌出現了:育空河(MP 56)、Coldfoot(MP 175)以及終點死馬鎮(MP 414)
很快地開到了一個大型的路邊緩衝區,這裡有一塊大牌子-Welcome to the James Dalton Highway!通往北極圈的途徑,前往普拉德霍灣(Prudhoe Bay)的道路。
就是給遊客拍攝到此一遊照的招牌,證明我有來過道頓公路。
巨大的油罐車,車身是我們的好幾倍長
終於....終於......來到了道頓公路!
接下來的旅途,一直到175英里(281.6公里)外的Coldfoot都不會有加油站
載著這麼多行李的車子阿,你要撐到Coldfoot唷!中途渴了可是沒油可以餵你呢~
夏天的阿拉斯加其實可以做為一趟生態之旅,冬天除了看麋鹿以外,就要比拚眼力了
讓他先走好像不是個明智的選擇,因為待會要超他車可能要花上好一番功夫......
這張示意圖標記出整條道頓公路的景點和設施,不過這是夏天版本的。除了公廁以外,在Coldfoot以前是沒有任何遊客中心、餐廳、旅館以及加油站的。
中午12點整,上路!道頓公路之旅正式展開!
上路的五分鐘內,我們馬上歷經了各種景色的變化.....
這感覺很特別。雖然都是雪景,但幾分鐘前,兩旁的路樹還露出咖啡色的枯枝,不一會兒,公路兩旁已盡是被白雪覆蓋的低矮植物了
而且仔細瞧瞧,地面已經從柏油路變成了碎石路
來段影片,可以感覺到路面的顛簸
冰封的路牌,可能已經不是剷雪車的業務了...
冬天開上道頓公路的車輛並不多,多半也是工程車、油罐車之類的大車。景色很美想拍幾張的話,短暫停留注意來車應該還可以......
幾乎都沒有來車
和帕米爾公路(Pamir highway)比起來,道頓工路的路況好多了,車況夠好的話,頗能享受自駕的樂趣。
雪景的照片,看起來都是黑白的....
在路旁休息的油罐車
又出現了,阿拉斯加大油管!
都已經過了中午,離Coldfoot還有158英里...
想一想我們已經盡可能地早出門了,一天要開到死馬鎮(Deadhorse)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今天的照片大概有三分之一都是油管吧.....
其實道頓公路之旅和阿拉斯加大油管是不可能分開的。因為道頓公路的開闢,本來就是用來補給油管工程的。
阿拉斯加大油管於1974年3月27日開工,1977年5月31日落成。耗資 80億美元。
工程分六個部份,由五家總承包商負責,高峰時期僱用了21,000 名工人。有31 人死於工程事故。要興建這條全長1,286公里(799英里)的管道面對種種挑戰。除了要面對惡劣的環境外,管道還要越過三座山脈、500多條大小河流,以及永凍層,因而近半條管道要架空興建,而非埋於地下,以防止凍土融化和因而產生的移動。光測量和地質樣本測試就花了五年之久,施工期間還要不時找來考古學家研究未受挖掘的地點。(以上節錄自WIKI)
整條大油管縱貫阿拉斯加,將其一分為二,這個偉大的工程列入美國七大工程之一,每年約有8千萬加侖原油經此管輸送。簡單來說,如果你來一趟阿拉斯加卻沒看到大油管,那麼你就白來了....
在早期,阿拉斯加的公路只有開闢到費爾班克斯北邊的萊文古德(Livengood),為了因應1974年開工的阿拉斯加大油管,道頓公路於同年開工。美國政府僅花了5個月的時間就鋪設完從萊文古德到普拉德霍灣(Prudhoe Bay)週邊的死馬鎮(Deadhorse),全長414英里(662公里)的公路。
而油管也不是一直都能看到的。大約有一半的油管是埋在地下的,另一半則以H型支架支撐著露出地面。地面上的油管建成Z字型,使氣溫變化時油管保有熱漲冷縮的空間而不至於破裂。
能見度時好時壞,雖然明明知道對向有來車的機率很低,但要超車時還是得格外注意
能見度只有數十公尺的情況並不少見
捕捉到近距離油管,正鑽入橋底下呢!
下午1點20分左右,看見育空河(Yukon river)
育空河是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育空地區最長的河流。發源自加拿大育空地區的白馬市(Whitehorse)附近,在育空地區流過白馬市、道森市,在阿拉斯加州則通過老鷹城、瑟科(Circle)、塔納納(Tanana)、領港站(Pilot Station)、聖瑪麗(St. Mary's)等地,最後於育空庫斯寇克文三角洲(Yukon-kuskokwim Delta)注入白令海(Bering Sea)
夢幻育空河!
又一種山水畫的感覺
遠處似乎是一個油管的泵站
下車.....拍油管
油管真的對我有一種魔力,各種角度都想要來給他拍一張
拍都拍不膩
反正開車的好處就是-想停就停!
欣賞一下動態行駛中的育空河吧
很快地,下午1點30分,抵達育空河大橋(MP 98)
寬廣的育空河河道
Athabascan印第安人最早利用橡樹皮獨木舟航行於育空河面。在掏金熱潮時期,蒸氣輪船運送掏金者於育空河上。今日,育空河畔的居民在夏天使用汽艇航行,冬天則使用雪上摩托車行駛在河面上
穿越育空河大橋
分析油管工程之所以會占據我記憶卡如此龐大空間的原因,我想是因為在冬季的北阿拉斯加景色相對單調,使人們很難不去注意到這突兀的人造工程。
剛過育空河大橋後,右手邊有一條路可以彎進去。這是一個遊客中心。從這裡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油管距離有鏟雪的路面其實蠻高的,即使是大型動物甚至我們的車輛都能從底下通過。
前面有提過,遊客中心在這個季節是沒有開的。倒是戶外有一些東西可以看
我費盡了千辛萬苦把牌子上的積雪都掃除才拍得道這些照片的....
介紹阿拉斯加大油管,前面有提過就不贅述了。倒是這裡使用的是Alyeska而非Alaska。其實阿拉斯加州內的人習慣稱Alyeska Pipeline,而州外的人則稱Alaska Pipeline。
育空河大橋的官方全名是E. L. Patton Yukon River Bridge,以阿拉斯加輸油管公司(Alyeska Pipeline Service Company)在油管建造時期的董事長Edward L Patton來命名。有關於育空河大橋的簡介可以參考wiki
冬天自然是什麼也沒得完,不過在夏天可以做的活動相對多很多。像是橫渡育空河、露營、釣魚以及觀賞野生動物等等...
道頓公路
經過了5分鐘的短暫休息後,下午1點55分,再度上路
很難想像現在是下午兩點阿....
公路美景
若隱若現的油管
立經了約莫40分鐘陰鬱沉寂的天色,前方似乎出現了轉機!
天氣瞬間放晴,雲都不見了~
其實整條道頓公路也不全是碎石路,大概有一半也是鋪著柏油的
天氣這麼好,當然要停車一下囉!
再往前開一點,下午2點50分,抵達指頭山(Finger Mountain,MP 98)
指頭山在道路的右側(東)
這個位置在山脊上,因此風特別大
其實我一直沒有靠近去抓個好角度來拍...
這裡是高山凍原(alpine tundra),和之前所見的景色完全不同
半圓弧型的彩虹又出現了!
周邊沒有什麼遮蔽物,風真的很大
指頭山(Mountain)並不是一座山,充其量只是個山丘
海拔高度1312英尺(400公尺),以山頂的指頭石(Finger rock)命名
《上圖取自Wiki》
20分鐘後重新上路,果然公路在陽光的照射下拍起來好看多了
不過霧氣似乎準備再次籠罩大地......
剛探出頭來的油管
實在是拍上癮了沒辦法...
遠方連綿壯麗的雪山,讓我再次回憶起帕米爾公路之旅.......
千萬不能錯過!北極圈(Arctic Circle)!
在115英里處,記得右轉進去。否則......你回來會恨死自己.....
因為很重要不能錯過,所以拉近放大再來一張!
下午3點40分,抵達北極圈(Arctic Circle,MP 115)
大多數遊客來到道頓公路,目地就是要親腳踏上北極圈。許多旅行社安排的道頓公路一日遊行程也以北極圈做為終點。北極圈內的地區被叫做北極地區,其涵蓋的範圍包括海域部分的北冰洋,陸地部分包括了格陵蘭、北歐三國(芬蘭、瑞典和挪威)、俄羅斯北部、美國阿拉斯加北部以及加拿大北部。
北極圈也是永晝(極晝)和永夜(極夜)現象開始出現的界線,北極圈以北的地區在夏天會出現極晝,而在冬天會出現極夜
北極圈是指緯度數值為北緯66.5°的一個假想圈,而道頓公路上的北極圈地標則是在66度33分(所以其實還差一點點?不過不管怎樣,待會開到Coldfoot一定也會通過)
這裡還有一間公廁,具夥伴的說法,裡面並不乾淨...
如果把極圈的地標設置在馬路邊的話,夏季觀光人潮可能會阻塞了公路,因此鋪設一個車道往內部設置地標示一個好方法。旁邊是一大片空地可以停車。
現在時間是下午3點55分,準備再次上路。檢視了一下油表,發現油箱只剩下四分之一了。從北極圈到Coldfoot還有60英里,雖然有點怕怕的。不過因為租車公司的人信誓旦旦說整桶油絕對開得到Coldfoot,所以也沒有太過擔心。
還有閒情逸致可以拍鳥XD...
再次起程,看來接下來要減少停車次數了
遠處的山都是白頭的,和帕米爾高原一樣。
4點28分,抵達Gobblers Knob
此時日照的角度已經非常得低。
這裡也有一間公廁
這裡有一個大觀景台
Gobblers Knob是從南方北上的旅客,第一個眺望布魯克斯山脈(Brooks Range)的絕佳位置。
布魯克斯山脈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北部,為落磯山脈北端延伸部分。從楚科奇海(Chukchi Sea)至加拿大育空地區(Yukon),東西延伸1000公里,寬129公里,為育空河流域和北冰洋流域的分水嶺。
。
由圖可見:布魯克斯山脈東西橫貫北阿拉斯加,南北向的道頓公路和阿拉斯加大油管勢必穿過布魯克斯山脈。而穿過此山脈的山口位在Coldfoot北邊69英里處的安蒂岡山口(Antigun pass)。
此地位在高處,風依舊很大
停留了約莫10分鐘,我們繼續向北!
現在知道遠處橫亙的山脈就是布魯克斯山脈,看起來還非常遙遠,還好今天的目標沒有到那。
夕陽西下,布魯克斯山脈在夕陽的照射下變成紫色的
這顏色出乎意料地美
所以我又忍不住停下車了.....
看看結冰的路面,車子真的不能開太快阿
希望這是最後一次下車活動了,不然深夜沒油停在道頓公路上也是挺可怕的....
話是這麼說,但因為顏色真的太美了,所以我還是一直停車拍照(不過沒有下車唷^_^)
太美了!白色、粉紅色、紫色和藍色,中間是雪山.......
無可救藥地不斷停車拍照.....這時候唯一能夠解救我的,就是.....天黑.......
即使天已經黑到有點難在車上手持拍攝,還是可以錄影一下......
遇到心儀的油管還是無法放過他...
總算暗到可以讓我打消拍照的念頭了
最後來一段影片
一樣不是在道路的旁邊,從南邊上來的話要右轉(東)到小路裡。
離大路並沒有很遠,下午6點05分,抵達Coldfoot!!
說是個村莊好像還有點太過,Coldfoot不過就是幾間房子組成的.......營地??
仔細瞧瞧,Coldfoot裡有一間加油站!
石油的價格是:
無鉛汽油每加侖4.599美元(約每公升新台幣40.1元),柴油每加侖4.399美元(約每公升新台幣38.35元),是平常的2點多倍!
這裡還有一間郵局呢!
這裡的淒涼度可以給上四顆星★★★★☆了
從Coldfoot的入口看過去左手邊的屋子是餐廳,右邊遠處的鐵皮屋則是旅館
大概也沒有其他的選擇,就只有這麼一間餐廳-Trucker's Cafe
餐廳和旅館的經營者是一樣的,叫作Coldfoot Camp。餐廳裡面提供熱食,還有一點紀念品販售。雖然有提供wifi,但老闆自己都說這裡的訊號是衛星訊號,相當不穩定(而且很貴),不建議我們使用。
從餐廳的名字Trucker's Cafe不難推想,這裡本來不是觀光區。行駛在道頓公路上(尤其是冬天)的絕大多數是重型機具。卡車司機們在路途中需要歇腳,因此在道頓公路沿途上就誕生了許多小村莊(或者說是營地),凍腳(Coldfoot)就是其中一個。根據今天的經驗,從費爾班克斯開到Coldfoot就已經天黑了(雖然我們是走走停停),即便是全速行駛,一天之內要從費爾班克斯一路開到北冰洋沿岸的死馬鎮(Deadhorse)難度應該相當高...所以卡車司機也許要個過夜的地方
熱茶和熱巧克力都是自助的
食物的價格沒有明顯的上升,倒是味道還不錯。這是濃湯和魚柳條套餐
漢堡
吃飽飯後換來餵我們的車子。一天開下來總共消耗了13.348加侖(50.5公升)的油,加滿花費了61.39鎂(約新台幣2000元)。雖然很貴,但誰敢不加滿?
旅館位在餐廳的對面,外觀看起來像鐵皮屋。裡面的設施很簡單(沒有網路,非得要使用的話只能去對面的餐廳),但價格是相當貴的每間雙人房每晚206鎂
而且房型只有很固定一種-雙人房。要入住的話需要到對面的餐廳付費、拿鑰匙。這個季節來到Coldfoot沒有太多選擇,只能乖乖付206鎂。
沒想到房間也是相當的小,擺下兩張單人床就沒什麼空間了。
餐廳裡面買的明信片套組,可以在Coldfoot郵局寄出!
來張Coldfoot的地圖
進入旅館,充電、洗澡、寫明信片.....
你以為今天就這樣結束了?按照極光之旅的模式,晚上還有活動呢^_^....To be continued......
以下是旅途中的即時簡短記錄:
比極光更精彩的北極圈之行!不過照片看起來都是黑白的XD....
道頓公路(Dalton highway)從阿拉斯加中央的的Livengood一路向北直達北冰洋(北極海)岸的死馬鎮(Deadhorse),全長414英里的公路只有一個迷你的補給村莊-凍腳(Coldfoot),在這個深冬季節裡更是只有一間加油站。
當初為了配合全長1280公里的阿拉斯加大油管興建而促成的道頓公路,僅花了154天就鋪設完成,幾乎和油管平行。Paved和Unpaved的道路參半,加上沒有手機訊號,一般的車輛開上來風險極高,需有配備無線電和衛星追蹤的改裝車才能開上來。從費爾班克斯走走停停了約7個半小時,抵達了北緯66.5度的北極圈(Arctic circle)。一路上,伴隨我們的是蜿蜒的公路、結冰的路面、冰封的雪景以及壯觀的阿拉斯加大油管。
9個半小時後,幾乎用盡最後一滴油,總算抵達了樹林背後、僅有數間房屋,一眼就可以掃過全村的coldfoot。路面上停著幾輛油罐車和大卡車,油價翻了兩倍達到每加侖約4.5美元,簡陋的旅店一晚開價206美元,但你只能照單全收,因為油錶已經歸零,氣溫在零下20多度,名副其實的「凍腳」。雖然有點雲層,北極光仍在午夜時分報到。
0 則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