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辛貝大神殿(Ma'bad Abu Simbel il-Akbar)》
凌晨三點多,要前往阿布辛貝(Abu Simbel/阿拉伯文(أبو سمبل)的人聚集在Keylany Hotel的大廳
3點20分左右,摸黑出發!
我們五個加上兩位大陸女生包了一台車前往阿布辛貝
才開沒幾分鐘,車子停下來了?這麼龐大的車隊都要去阿布辛貝?
從亞斯文(Aswan)到阿布辛貝的這段路,由於治安因素,包車前往的團隊會由警察護衛隊帶隊前往。早上第一梯出發的時間是凌晨四點。
埃及的警察盤查車輛
阿布辛貝位於亞斯文西南方280公里遠,位在納瑟湖旁。從亞斯文出發需時3個多小時(比google map估的時間快大概是因為半夜出發的關係)
窗外一片黑暗,加上車子搖搖晃晃地,很快地就進入夢鄉。醒來的時候是清晨六點,天已經亮囉~
抵達阿布辛貝神殿的時候大概是早上7點20分,這大概是這個月份裡,埃及最舒適的時辰吧~
由這張地圖可知:阿布辛貝神廟位在納瑟湖的西岸,一座和陸地有連通的小島上。
(本圖的小圖取自地球の歩き方 埃及 繁體中文版)
旁邊就是納瑟湖
神殿的門票50埃及磅(250TWD)
阿布辛貝神殿的原址位在現今的納瑟湖中。1960年代開始,埃及總統納賽爾(جمال عبد الناصر)運用收為國有後,蘇伊士運河的收入來以及蘇聯的資助,重新開始進行原本因美國撤資而停建的亞斯文高水壩(Aswan High Dam/阿拉伯文السد العالي)。196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的指示下進行搶救遺跡的工作。因為水壩的興建,會淹沒許多尼羅河沿岸的古蹟。阿布辛貝神殿於1964到1968年間,進行塊狀切割的搬遷工事,竟將整個神殿遷到了60公尺上方的高地重組。
阿布辛貝的園區內部並不複雜,基本上跟著人群走就對了
這張圖顯示阿布辛貝大、小神殿在遷移前與遷移後的位置
(本圖取自地球の歩き方 埃及 繁體中文版)
阿布辛貝大神殿(Ma'bad Abu Simbel il-Akbar),就是個你想要忽略也很困難的神殿!看看人在照片中的比例,就知道神殿有多壯觀!
阿布辛貝大神殿是由古埃及新王國時代第19王朝的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1279B.C.-1273B.C)所建,其在位期間是埃及新王國最後的強盛年代。他好大喜功的個性在這座神殿表現地淋漓盡致,神殿正面的四座巨像全都是拉美西斯二世。
每尊拉美西斯的巨像高度都達20公尺,相當驚人!
很難想像這座神殿居然能在沙堆中埋藏數千年,直到1813年才重見天日。大概也因為埃及的氣候乾燥少雨,才能夠將神殿保存地比較完整。
遊客如織阿......
位在拉美西斯二世右腳邊的,是他最寵愛的大王后妮菲塔莉Nefertari)。
神殿內部的壁畫也保存地相當完整。
神殿的最內部是一個神聖密室,裡面從左到右分別是卜塔(Ptah)、阿蒙(Amun)、拉美西斯二世以及太陽神拉(Ra-Harakhte)。古埃及人的天文和數學到底有多強?在過去神殿遷移之前,每年陽曆的2月21日和6月21日(傳說分別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和登基日),太陽會直射神聖密室裡的拉美西斯神像,而不會照到能語音間連結的卜塔。神殿拆遷以後,雖然現代人也運用數學想辦法還原出原本的時間點,但始終有誤差。
※拉(Ra)、阿蒙(Amun)和卜塔(Ptah)是古埃及最重要的三個神祇。
離開大神殿後繼續往西北前進,太陽出來以後,氣溫急遽上升!
樹下總是聚集著避暑的遊客
遠遠看阿布辛貝大神殿,發現拆遷後的神殿,其實是重建於一座巨大的岩山。作法是在岩山內開鑿出一個空間,然後建立一座大巨蛋,用水泥的力量去支撐遷移後的神殿。有時候不禁讚嘆現代人的技術,如果沒仔細看,還真的看不出來是重建後的作品。
大神殿的東北方約150公尺處,是拆遷後的阿布辛貝小神殿(Ma'bad Abu Simbel il-Asghar)
阿布辛貝小神殿雖然規模較小(看仁和建築的比例),卻也已經相當驚人。小神殿是拉美西斯二世為他最寵愛的大王后妮菲塔莉(Nefertari)所建造的,也叫做哈托爾與妮菲塔莉神殿(The temple of Hathor and Nefertari)。
※哈托爾(Hathor)是古埃及的女神,象徵愛情、賦予以及舞蹈。其祭祀中心位在尼羅河中游丹德拉(Dendera)的哈托爾神殿(Ma' bad Hathor)。
神殿內部的壁畫依舊保留完整
神殿的正面有四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像,左邊兩尊和右邊兩尊的中間各有一尊妮菲塔莉的巨像,腳底下則是他們的子女。
接下來是拍照時間.....
我們的動作從來沒有在一致的,不過這張的畫面還頗和諧的~
看得出來我們三個在幹嘛嗎?
我一直留守在大神殿的前方,想要找個沒有遊客的空檔拍照,但.....就是找不到....
奇怪了,八月這種淡季居然還是這麼多遊客....那冬天怎麼辦?
出入口附近的紀念品店有許多精美的書籍,有各種語言。
回到車上,時間接近10點而已。打開早上旅館給我們的餐盒享用..午餐?
回亞斯文的路上,這回可以好好欣賞風景了!
這段路光禿禿的,就像在沙漠中飆車一樣
回到亞斯文的時候已經過了下午一點,按照昨天和旅館談的行程,我們先來到了未完成的方尖碑(Unfinished Obelisk),門票15埃及磅(75TWD)。
未完成的方尖碑位在亞斯文市中心的東南方,尼羅河的東岸。地球の歩き方的地圖實在畫的太好了,讓我一點重新繪製的動力也沒有....
(本圖的小圖取自地球の歩き方 埃及 繁體中文版)
未完成的方尖碑鄰近北部石頭切割場(stone quarries),有許多尚未完成的方尖碑放置於此。
方尖碑是古埃及的象徵,碑體成四方柱形,頂端則是金字塔形。
開鑿和豎立方尖碑是一項艱鉅的工程。從石礦開鑿出石料後,自亞斯文運到底比斯,費時7個月。在路克索的哈姬蘇女王陵中就有描繪從尼羅河上用駁船運送方尖碑的圖畫,到達目的地後,人們將方尖碑抬上一個用土堆成的斜坡,然後將它豎直立於基座上。
全世界現有源自古埃及的方尖碑29座,其中埃及本土現保存有9塊方尖碑。義大利則擁有11座埃及方尖碑,是全球最多的,義大利的方尖碑多是古羅馬時期被從埃及運往羅馬帝國的。其他的埃及方尖碑包括:法國1座(位於協和廣場,是從路克索神殿搬過去的)、以色列1座、土耳其1座、波蘭1座、英國4座、美國1座。去過這些地方的人,應該都能理解那些征服者為什麼要奪取這些方尖碑,因為實在太壯觀了!
(節錄自wiki)
這裡也敘述了方尖碑的製作過程:將石頭要切割的地方打入楔子,再將楔子淋濕。浸水的楔子會膨脹,把岩石切割開來。
這隻未完成的方尖碑長42公尺,重1200噸。如果切割好立起來的話,將比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方尖碑(拉特朗方尖碑)還要高出三分之一。
※拉特朗方尖碑(Lateran Obelisk)現在位於羅馬的拉特朗聖若望大殿(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前,高32.2公尺,重455噸,奪取自卡納克神殿(Karnak)。據稱,這根未完成的方尖碑,本來是要放置在被奪走的拉特朗方尖碑原處;也有人說,這是法老哈姬蘇女王(Hatshepsut)為了慶祝即位16年所打造的。
真的有夠長!沒立起來都覺得很壯觀了!
方尖碑周圍就是用楔子鑿出來的
1200公噸,省省吧.....
切石場的規模也不小
這是教堂?
回到旅館附近的Kornish街(Kornish Al Nile),準備搭船到尼羅河西岸去
繼路克索之後,再度搭船橫渡尼羅河
尼羅河的東岸是熱鬧的亞斯文市區,西岸則是一座座沙丘。兩岸的景色截然不同
對岸最高的山丘頂上是Kubbet el-Hawa,或作風之圓頂(Dome of the winds),是當地酋長的聖壇。
才10多分鐘就抵達對岸
較遠的那座是剛剛提到的Kubbet el-Hawa,較近的則是岩窟墳墓群(即貴族之墓)
日頭赤炎炎,我們可沒有打算冒著中暑的危險爬上山丘哦(現在可是最熱的下午2點呢!)
墳墓群的售票處在山丘下
一張15埃及磅(75TWD)。在埃及,我都已經不知道到底買了幾百張門票了.......
沒錯,這就是我們的交通工具-駱駝!
一頭駱駝可以搭載兩個人
朝岩窟墳墓群出發!
我剛好成為七個人當中,除不盡的那一頭駱駝,所以就跟駱駝夫共乘~
大哥,辛苦您啦~
在這裡騎駱駝還真有在沙漠中的感覺
這個畫面只看照片真的超難想像的,好像一邊是沙漠,另一邊是海。
駱駝開始沿著沙丘往上爬,拍的照片也開始傾斜....
駱駝一路載我們到墳墓群的入口
休息一會兒
這個墳墓是屬於古埃及、羅馬時代的貴族,其規模之龐大、墓室之多,相當可觀。不過大多數的墓室是不能參觀的
其實墓室內部的可看性不若外頭。隔著尼羅河眺望對岸的亞斯文才是來到這裡最大的目的
有些巨大的墓室內部可供參觀
墓室內部殘存的壁畫
其實墓室裏面也散落著人骨的碎片,內部光線不足,一不小心說不定就會踩到.....
視野真的超棒的,大推!
離開岩窟墳墓群,繼續往西南方前進
太陽真的非!常!大!非!常!熱!
遠處是聖西蒙修道院(Monastery of St. Simeon),駱駝夫說修道院4點關門,而現在已經超過4點了.....只能遠遠欣賞他了
修道院現在已經成為廢墟,過去是以修行者哈德拉(Hatre)來命名,叫做聖哈德拉修道院(Monastery of Anba Hatre),後來才改稱聖西蒙修道院。
附上一張網路上找的近照
繼續往西南前進...
下圖中間的那座建築是Kubbet el-Hawa,左邊的則是阿迦汗祠堂(Mausoleum of Aga Khan)。阿迦汗是伊斯蘭教以以思馬因派(七伊瑪目派)領袖的稱號。這裡是阿迦汗三世的埋骨之處,他於1957年辭世。至於為什麼出生於印度的阿迦汗三世會埋葬在此地呢?這就得從什葉派的歷史說起:
提到伊斯蘭教,尤其是什葉派,就不得不談到伊瑪目(Imam/阿拉伯文إمام/波斯文امام)這個字。在阿拉伯文中,伊瑪目指的是領袖,後來衍伸出來的意思是伊斯蘭教的教長,也就是能夠傳播古蘭經中的奧義之人,在伊斯蘭教中有其神聖的地位。
一般認為四個正統哈里發的最後一位阿里(Ali ibn Abi Talib)為第一任伊瑪目,阿里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阿里的擁護者稱為Shiite,即今日的什葉派(Shiite為阿里的朋黨shiatu Ali的簡稱)。其後,根據不同什葉派,其認定的伊瑪目也不同,主要分為十二伊瑪目派、七伊瑪目派(以思馬因派)、五伊瑪目派(宰德派)等。舉例來說,七伊瑪目派只認定十二伊瑪目派的前六個伊瑪目,第七個認定的伊瑪目是以思馬因,和十二伊瑪目派認定的慕沙不同。
※阿里(Ali ibn Abi Talib)的全名為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阿里是他的名字,艾比塔里卜則是他老爸的名字。阿拉伯地區的命名方式都類似這樣,例如奧薩瑪‧賓(伊本ibn)‧拉登,他的名字是奧薩瑪,拉登則是他老爸的名字。
※擁護慕沙者,視其子孫為伊瑪目。但第十二代伊瑪目失蹤,有些人一直等待他回歸。這派人被稱為第十二代派(Twelver Shia),較溫和。和遜尼派只有枝節上的差異。
※擁護以思馬因者(即七伊瑪目派),繼承烏邁耶時代什葉教徒極端的教義和爆烈的手段。最後以思馬因分子在葉門獲得長久的勝利,據地為王。後來,以思馬因份子遣使到北非(埃及),於908年擁立以思馬因系的繼承人烏拜杜拉(Ubaydallah,奧貝德拉)為首任法蒂瑪王朝的哈里發。法蒂瑪即得名於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瑪(就是阿里的老婆)。法蒂瑪王朝在中國史稱綠衣大食。
由於埃及是法蒂瑪王朝的權力中心,法蒂瑪王朝又是以以思馬因系的繼承人為哈里發。所以身為思馬因派領袖阿迦汗三世,會選擇埋骨於埃及。
我們沒有折返,駱駝直接載我們到尼羅河岸邊搭船
亞斯文西邊的尼羅河中央有個象島(Elephantine),早在埃及古王國時期就有人居住,作為努比亞人交易貨物的據點。
※努比亞人是過去居住在從亞斯文附近開始,往南延伸1000公里這片廣大土地上的原住民。他們的膚色和阿拉伯人不一樣,是屬於黑人種。
從一早起來到現在都還沒有好好吃一餐,我們走進Kornish街上的麥當勞吃晚餐,享受冰涼的冷空氣,看奧運!在埃及,因為很怕吃壞肚子(埃及是全世界食物中毒比率最高的地方,比印度還高),所以要不是找高級一點的餐廳,不然就是吃速食店.....至少比較有保障些...
回到Keylany Hotel後,吳秉在路上認識了台灣來的一行人,之後我們到路克索後就併團了~
晚上天氣比較涼爽,我們到熱鬧的亞斯文夜市逛逛,沒想到........阿稜身上的公款被偷了!!!裡面有700多埃及磅(3500TWD)。兩個胖胖的伊斯蘭婦女手上拿著衣服,假裝要套量而靠近我們,趁亂摸走錢袋的時候完全神不知鬼不覺。
有人建議我們到觀光警察局報案,好心人引領我們找到亞斯文的觀光警察局備案。雖然我們也知道找回的機會非常渺茫,也只能試試看配合警察辦案。警察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名冊,上面有照片,要我們指認.......鬼才認得出來是哪個勒.....每個都穿著黑衣披著頭巾,看起來不都長得一樣嗎?
我們隨便指了幾個體型較胖的婦女(我們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警察就說要帶阿稜回夜市去找。我跟奕嘉則在警局外等候。當我們正在討論要看開一點的時候,更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錢居然找到了!!!!!這真的是我遇過最扯的事情了.......
我想警察都知道那些是慣犯,據阿稜的說法,警察直接找到那兩個胖女人,他們也立刻認罪把錢袋交出,表情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警察也沒有逮捕他們,只叫他們下次不要再犯(這什麼世界啊......)
所以結論是:在埃及錢被扒了,記得要報警!
其實埃及人的扒錢術很多,最常見的就是小朋友拿著莎草纸畫靠近你,假意用很便宜的價格要賣你(通常是1埃及磅),吸引你的注意,然後再用莎草纸畫掩護,手放在畫下面摸你的口袋或是腰包。其實手法很爛很粗糙,有時候看了又好氣又好笑,畢竟很多都是小孩.....唉...天佑埃及......
好在錢找回來了,沒有影響太多興致,明天繼續衝!
謝謝板主的分享和介紹
回覆刪除不客氣^^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