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1 阿什哈巴德-地獄之門(Darvaza gas crater)-阿什哈巴德

1 comment
《土庫曼-地獄之門(Door to Hell)》

從馬雷(Mary)到土庫曼的首都阿什哈巴德(Ashgabat/土庫曼語Aşgabat)距離約有370公里,冷氣非常冷的火車開了大約7個小時,於凌晨五點左右抵達了阿什哈巴德火車站。是說土庫曼雖然不是個富裕的國家,卻是個能源大國。7個小時的超強冷氣臥鋪火車票價只要10馬納特(manat),約合新台幣107元.......實在便宜到一個誇張......

從空拍圖上可以看出來阿什哈巴德很接近土庫曼和伊朗的邊界,而整個土庫曼幾乎沒有任何的綠地。


土庫曼語的文字在過去曾使用阿拉伯文字母,入蘇聯後使用西里爾字母,蘇聯垮台以後則改用拉丁字母書寫,因此閱讀上還算容易




在車上我和方皓平分睡不同車箱,下車以後和他同車箱的女孩跑來要和我們合照(似乎是晃到了...)
阿什哈巴德素有大里石之都之稱,火車站本身就是一座大理石建築
Wokzal是火車站的意思,直接從俄文單字火車站-Vokzal轉變過來

由於飛機是明天凌晨四點五十分,今晚並沒有打算要在這裡找旅館住。天還沒有亮,背著背包開始在阿什哈巴德街頭遊蕩......


 火車站前的南北向馬路,是通往獨立廣場(Independence Square)的Turkmenbashi sayoli
派出所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一些先入為主想法的關係,阿什哈巴德給人一種很「詭異」的感受。從火車站走到勝利廣場(Victory Square)的路上,天色漸漸亮起,滿城的純白大理石建築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這個沙漠中的首都,有種拉斯維加斯(Las Vegas)的感覺。事實上,阿什哈巴德在1948年曾經遭受毀滅性的大地震,城市驟減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幾乎要從世界地圖上消失了…        
之後,隨著土庫曼脫離蘇聯獨立,加上石油開採成功的資金投入,融合平壤的肅殺和拉斯維加斯的奢華,阿什哈巴德以全新的大理石之都面貌向世人宣告她的復活。
我從來沒有看過一個城市擁有如此多的大理石建築,奢華氣派中帶著嚴肅冰冷,空氣中瀰漫著一種詭譎的氛圍,卻不致令人喘不過氣。很特別的一次體驗
走進一個地下道,裡面就像一個地下街,而建材居然也是大理石!
我很難細分出這些建築的身分,有些可能是政府機關,也有些是飯店,或者是私人公司企業


下面這張擷取自網路的阿什哈巴德全景圖,名副其實的大理石之都!


沿著Turkmenbashi sayoli繼續往南走,過了Magtymguly şaýoly就是阿什哈巴德休閒公園(Ashgabat Recreation Park),或者稱作第一公園(First park)
過了Azadi köçesi是一座金色圓頂的大理石建築。大概因為是共產國家的關係,土庫曼在google map上有標示出的建築物不多,也沒有街景服務,因此我很難查出這座建築的來頭
又遇到剛剛那群女生
這次人更多了
推論這應該是當地的school bus
過了Görogly köçesi(Gorogly Street)後,Turkmenbashi sayoli變得更寬敞了
不愧是能源輸出國,這是我生平第二次見到有冷氣的公車站!第一次是在杜拜。七月底的阿什哈巴德,夜裡最低的氣溫是涼爽的20度左右,但太陽出來以後,溫度很快就升到30度。
這裡是蘇維埃戰爭紀念碑(soviet war)的所在,不過我沒有走進去
Turkmenbashi sayoli的東側則是土庫曼Magtymguly國立大學(Turkmen State University named after Magtymguly/土庫曼語Magtymguly adyndaky Türkmen döwlet uniwersiteti),也是土庫曼的最高學府。Magtymguly是土庫曼的蘇菲派詩人兼哲學家,也是土庫曼18世紀的精神領袖,捍衛了土庫曼人的獨立和自主性。
在 Turkmenbashi和Galkynysh交叉口的圓環,是復興廣場(Galkynysh square),中間是象徵勝利的柱子,頂端冠以一顆地球和統治者的旗幟。
下圖取自網路,為復興廣場的空拍圖。復興廣場西北邊的街區,是獨立廣場(Independence square)。包含總統辦公的所在Oguzkhan Palace(以前稱作土庫曼巴西宮[Palace of Turkmenbashi])。這裡多為政府機要所在,警察隨時會過來要求不能拍照,並檢查記憶卡的內容,所以就放張網路上的圖片

這裡是政府的機要所在,外面都有圍欄,金色的圓頂是Oguzkhan Palace

復興廣場的另一端(東北角)則是剛剛的土庫曼Magtymguly國立大學

東南角則是高級飯店Nissa Hotel

我沒有往獨立廣場的方向走,反倒是反方向沿著Galkynysh往東走......因為......
因為......我被這座晨曦下的清真寺給吸引住了!
稍微靠近一點,不覺得他很眼熟嗎?
這裡其實都是土庫曼Magtymguly國立大學的校區
紅色的衣服是土庫曼女子的傳統服飾

來一張取自wiki的圖片


我循著清真寺的方向前進,這時候已經過了早上六點半,氣溫持續爬升中,預其中午應該會很熱
抄了個近路,穿過一個有著星型噴水池的公園



越看越眼熟,這不是伊斯坦堡的藍色清真寺嗎???
這座清真是其實叫作阿薩迪清真寺(Azadi mosque),也叫作埃爾圖魯爾加齊清真寺(Ertuğrul Gazi Mosque/土庫曼語Ärtogrul Gazy metjidi),紀念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開國者奧斯曼一世(Osman I)的兒子埃爾圖魯爾加齊。以大理石為建材,中央的圓頂和四周聳立的叫拜塔像極了伊斯坦堡的藍色清真寺(Blue mosque)


清真寺內部的豪華裝飾完全相稱他的外觀。這是一座可以容納5000人的清真寺,但朝拜者卻相對地少,據說是因為興建這座清真寺的過程中,出了許多工安意外導致不少人喪生。







一大清早其實也沒有太多地方可以去,加上舟車勞頓,我和方皓平都累了,就在旅人的好朋友清真寺稍作歇息吧....


休息了整整兩個小時以後,肚子也餓了,上街覓食去!
和路人詢問附近的餐廳,來到這間ERZURUM KEBAP,看到KEBAP就知道是烤肉店。ERZURUM這個字源自波斯語Arz-e Rûm,意為「羅馬人的地方」。土耳其東部有個大城市就叫做ERZURUM(埃爾祖魯姆)
大家常聽到的Kebap,其實就是土耳其語裡「烤肉」的意思,而在土耳其,通常會看到更完整的單字-döner kebap(土耳其旋轉烤肉)。雖然這和我們在台灣路邊或夜市可以看到的沙威瑪(Shawarma/阿拉伯文شاورما‎)非常類似,但其實還是有些分別的。沙威瑪是黎凡特(Levant)阿拉伯料理,也是旋轉烤肉的方式,切下來後夾在類似墨西哥的全麥薄餅裡面,döner kebap則是夾在皮塔餅(pita)或是三明治裡面。

這和之前在土耳其尤茲卡特(Yozgat)吃的土耳其披薩(Pide)很像
土耳其烤肉拼盤和沙拉
菜單
價位還算平易近人,介在6~14馬納特之間(64~150TWD)
食物都是現烤的,味道相當不錯(也有可能是我們都很餓了),缺點大概就是有點熱.....(烤爐就在旁邊)。烤肉店和阿薩迪清真寺位在同一條大馬路上-Görogly köçesi(Gorogly Street)




我們從獨立廣場到阿薩迪清真寺附近其實也走了不少距離,剛吃飽飯外面又很熱,乾脆來嘗試搭個便車好了^_^

其實今天最重要的目標只有兩個:

  1. 找到賣明信片的地方和郵局寄出明信片
  2. 找到旅行社包車去地獄之門(Darvaza gas crater),然後在飛機起飛之前回到機場。


到處都是大理石建築
在車上拍照比較沒有壓力


我們回到了大學附近,希望可以找間書店買個明信片。現在已經快要11點了,人們也開始外出活動了。

有種在杜尚別(Dushanbe)找明信片的感覺,感覺在這個非觀光的城市,大概很難找到明信片。
循著LP找到了間書店Miras Bookshop,好不容易勉強找到了一些「像是」明信片的東西.......
為什麼說是「像是」明信片的東西呢?其實這些紙卡的背面都是文字,完全沒有任何可以寫字的空間(真後悔昨天在梅爾夫沒有買明信片!)。之後我還自己去買了白色的A4紙,裁剪貼到背面後再寫字,超級「搞剛」......(最後大部分還寄丟了真是令人生氣......)


完成了第一件事情以後,再來是找旅行社.....
因為簽證的關係Delay了兩天來到土庫曼,所以我們並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耗費在找旅行社和比價....


雖然Lonely planet是2014年版的,但標示在Magtymguly sayoli上的DN Tours卻怎樣也找不到.....
上面這張是Mahtumkuli公園,位在Magtymguly sayoli

我在Magtymguly sayoli來回穿梭至少有4趟,都快把這裡的街景給記熟了......
除了大理石以外,阿什哈巴德的街上也常可以看到金碧輝煌的雕像

波斯風格的建築

來回晃了40分鐘,再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
後來我聽從路人的建議搭上公車,雖然我也不知道要去哪裡.....
公車月開越遠,當作是順便欣賞一下這個城市吧

車子一直沿著Magtymguly sayoli往西走,居然來到了伊朗大使館附近,看來我走遠了.......


公車開到了總站,我想這裡也離火車站太遠,乾脆等司機重新上路原路原車折返......(我到底在幹嘛)
司機也知道我的無助,一毛錢也沒收就讓我下車^_^
我花了一個半小時卻一事無成,眼看這時候已經接近下午一點,我決定要換找別間旅行社了。我請司機讓我在Magtymguly sayoli和Alisher Navoi Street的交叉口下車


沿著Alisher Navoi Street往南走
過了兩個街區到了Azadi street,這座破舊的蘇維埃建築是一間旅館-Hotel Daýhan
不是來投宿的,而是因為裡面有間旅行社-DAG Syyahat (DAG Travel)。網址如下:http://www.dagtravel.net/
至少是一間有辦公室的旅行社,我和專員談了包車去地獄之門來回包含送到機場的費用。雖然經過努力的殺價,最後還是只能拿到165USD/車的價格。
地獄之門可不是就在阿什哈巴德附近,而是要穿過土庫曼南北向國土約一半的距離(270公里),還要加上寫明信片、買郵票等工作。雖然165美金仍然令我猶豫了一下,但這次我不敢再額外花時間比價,和專員約了3點出發後,便開始執行未完成的任務。

沿著Azadi street往西走,來到了俄國市集(Russian Bazaar)
拍了幾張照以後不知道為什麼就被路人禁止......
這裡是個大商場,有賣民生用品還有新鮮水果
原本沒有要買SIM卡的,但價格看起來似乎蠻便宜的就進來看看

我買了最低資費的行動上網,流量我已經忘記,價格是5馬納特(54TWD)。雖然手機顯示有網路訊號,但從取得SIM卡到我飛離土庫曼之前,這張SIM卡從來沒有讓我真正連上網路過.....
雖然土庫曼文已經改成用拉丁字母書寫,但跟其他前蘇聯國家一樣,俄文在這裡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接著來到郵局,取得最重要的郵票!
郵資一張是2馬納特(21TWD),還蠻精美的,值得留念。
土庫曼的郵筒長這樣

在我回到Hotel Daýhan準備開始寫明信片時,才發現明信片的背面根本沒有空白處.....
此時郵票都買了,又難得來到土庫曼這個國家,眼看上了車以後,下次回到市區就是在機場了。急中生智,我三步併作兩步跑到了俄國市集,找了間文具店買了剪刀、膠水以及A4白紙,就開始在Hotel Daýhan剪貼我的明信片。

在上車前,我勉強做好了10張空白的明信片,心想:走一步算一步,一有時間我就寫,怎麼寄再說。

土庫曼的油價位居世界倒數第四(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以及利比亞),在2012年底的一篇報導當中有提到:土庫曼的95無鉛汽油每公升約合台幣6.5元,且小型車每半年可以獲得240公升的天然氣和720公升的石油。也因此我們搭火車從馬雷來到阿什哈巴德幾乎就像不用錢一樣。在這石油極度便宜的國家,要花這165美金包車實在有點心痛,不過既然是包這種吉普車,勉強還能撫慰一點淌血的內心。
出發囉!
地獄之門達爾瓦札(Darvaza)離首都阿什哈巴德市中心有280公里遠,從衛星圖上可以看出路程當中盡是一片荒漠。



路上不時能看到油罐車行駛
鐵路運輸也是土庫曼的經濟命脈
看不出來他們是來野餐的還是來賣水果的.....

這條路上兩旁盡是沙漠,如果颳起風來大概會煙塵瀰漫。
在路旁時常可以看到這種固沙的草方格沙障-草格固沙。所謂的「草格」,就是將草用植草格圈定保護,避免外力如強風、人、畜的踐踏或破壞,透過這種方式保護草根,使其能在生長的過程中將沙固定,這就是「草格定沙法。一來可以涵養水源,二來可以保護土壤,使其達到防止水土流失的功用。 油觀草方格沙障,可以參考這個網站
還有輸油管線






繼去年在阿曼撒拉拉郊外,第二次看到野生的駱駝!

這次我要求司機停車下來讓我好好瞧瞧這草方格沙障(畢竟我們也花了165美金阿)......


當地人覺得稀鬆平常的事物,在旅客的眼中都是新鮮的事物
這165美金其實花得很值得,就算不是為了地獄之門,這一路上的沙漠景觀其實都很吸引人阿




對一個遠在亞熱帶國度的人來說,沙漠大概就是一片黃沙,從照片中想像。不過其實多看幾個沙漠,會發現每個沙漠其實無論沙子的顏色、粗細度以及覆蓋的植被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多數我們一言以蔽之的事物其實都有他的差異,就像我們常用「非洲」一字涵蓋所有非洲國家,但其實當中的各個國家都有很大的不同,只是我們因不了解而不知道罷了。


終於讓我拍到土庫曼的油價了!雖然我不懂土庫曼文,但這一看就知道是95、92、80無鉛汽油以及柴油(D.Y)。一個馬納特約等於新台幣10.7元,不過土庫曼的油價卻便宜到無法用馬納特來計算,而是用更小的貨幣單位堅戈(teňňe)來計算的。
1馬納特合100堅戈,95無鉛汽油一公升是62堅戈,也就是新台幣6.6元,實在是很便宜阿....
野生駱駝來擋路囉!
我在想,或許就是這個國家的能源很廉價,因此做為馱獸的沙漠之舟才會有那麼多野生的。
是水!
小心駱駝的號誌

我們來到一個小聚落加油


雖然首都阿什哈巴德是個有模有樣的華麗城市,但其實佔總人口77%的土庫曼族,有三分之二都是生活在村落裡的。住在城市裡的大多是非土庫曼族人,他們是在蘇聯時期移居至土庫曼斯坦的技術人員、工人等的後裔




繼續上路囉!
我們穿越的這個沙漠位在土庫曼國土的中央,名叫卡拉庫姆沙漠(Karakum desert),覆蓋土庫曼80%的國土,又叫做中央卡拉庫姆沙漠。土庫曼語叫作Garagum,意指「黑沙」。
卡拉庫姆沙漠往西延伸到裏海沿岸,往北則進入烏茲別克領土一路到鹹海。
配上車上放的音樂更有fu




在者種美景之下睡著就太對不起自己了


地獄之門和達爾瓦扎常常被劃上等號,在這裡稍為作個澄清。
達爾瓦札(Darvaza/土庫曼語Derweze)在土庫曼語意為「閘門」,是一個位在卡拉庫姆沙漠中央的一個村莊。在達爾瓦札附近地區富含的天然氣,有3個天然氣坑。其中一個被點燃,被稱為地獄之門(Door to Hell),另外兩個目前一個為水坑,另一個是泥漿坑。
在抵達地獄之門之前,司機先帶我們到另外一個「水坑」



雖然沒有點燃,不過看看他和我們吉普車的比例就知道他有多大

來段影片



我們又回到公路上,準備前往地獄之門
這附近居然還有個機場??

真正要轉彎切入的地方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指標,不過看到地面上的輪胎痕跡應該是錯不了
從公路進入沙地,這段off-road的路程直線距離約有6.6公里

這段路一般轎車應該開不太進來,如果真要搭便車轉步行的話,6.6公里的距離至少也要走個1個半小時,再加上這裡都是沙地並不好行走,還有很炎熱的天氣,要步行露營的人可能要三思........(原本在烏茲別克的時候我們是計畫買個帳蓬來露營的,不過因為簽證時間的關係,包車成為我們唯一的選擇)
雖然說沿著車胎的痕跡走應該不會太難,不過千萬別忘記:吉普車都是在沙地上行駛的,夜晚一陣風吹過,這些車胎痕跡可能都會消失,如果在加上夜晚光線不足,很有可能就在沙漠中迷路了。


而且土庫曼並不是一個觀光業發達的國家,在加上簽證取得上相對困難,即使地獄之門有相當的知名度,其實每天實際上來到這裡的遊客非常少。我們在這裡待上三個小時,也只有一組人馬有來過。說不定更多的時間是一個遊客也沒有的XD.....
最後這段抵達地獄之門的畫面,就讓影片來呈現吧!



好興奮!

1971年蘇聯地質學家進行鑽探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充滿天然氣的地下洞穴。鑽探裝置下的一片泥土倒塌,留下一個直徑約50-100米的大洞。為了防止有毒氣體外洩,他們決定點燃漏出來的天然氣。截至今日,洞口的火焰從未間斷過。當地人稱之為「地獄之門(Door to Hell)」。
雖然是個人工的景觀,但地獄之門給人的震撼完全不亞於大自然的景觀
如果你打算用走的來到地獄之門的話,可以用座標定位:40°15′10″N 58°26′22″E


以下是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為什麼說是危險動作呢?其實當時在場的還有一位巴西地質學家,和幾個韓國朋友share車資搭當地人的便車載他們來參觀。他和我說,這裡的地質因為高溫的關係其實相當不穩,一個不小心陷落下去必死無疑,我聽了一後背後一陣寒顫,再也不敢太靠近火口了.....
我們從阿什哈巴德出發,270公里左右的路程總共花了3個小時多一些,抵達地獄之門的時候約莫是傍晚的六點,剛好可以看到白天和黑夜的景觀。
留了31天的鬍子,加上烏茲別克的圓帽,終於讓我有點像是當地人了^_^
除了我們的吉普車外,還有剛剛提到那位巴西地質學家和幾個韓國人搭著當地人的工作車。因為要配合當地人的行程,所以他們不能跟我們一起待到晚上(當然他們花的錢比我們少,不過能夠待到晚上花著165鎂還是有點價值的啦~)
接下來就是等待天黑囉
因為溫差的關係,火口的周圍有很強烈的熱對流風,不時會有灰塵和熱風吹來,要在這種地方用如此脆弱的章魚腳架玩微時攝影實在是一個大挑戰
在這等待天黑的時間,方皓平開始寫起了明信片,這真是我這輩子遭遇最克難的寫明信片方式了
方皓平是有很認真在寫,而我這張只是假掰照而已....拍攝微時攝影的同時,我根本無法離開相機,沒有曝光的時候還要護住鏡頭根本沒辦法寫字,這張是請方皓平幫我看著相機的時候拍的。真的是有夠熱啊!
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作品,不過這一個半小時的Time Lapse都是在距離地獄之門不到兩公尺的距離拍攝的,一陣陣難以忍受的熱風把臉吹得又熱又乾,每三十秒曝光一次就要立刻把鏡頭蓋起來,不然恐怖的沙塵會大量撲向鏡頭.....
可以說是用生命來完成的作品,相機都快被烤乾了....


終於天黑了,我想客倌看到這裡應該明白這裡為什麼被叫作地獄之門了吧?


沒錯,如果你跳進去了,裏面就是個名副其實的地獄XD......
從火口吹出來的熱風應該至少有攝氏70度,而入夜後的沙漠氣溫應該只有10幾度,這種忽冷忽熱的三溫暖其實並不好受。

用鏡頭的最廣角端還是沒辦法整個拍進去,不如就來一段影片吧

提醒各位要來參觀的旅人,如果真要在地獄之門附近露營的話,一定要在離火口夠遠的地方紮營,否則吸入一整晚從火口裡吹出來的「毒氣」會讓人非常不舒服哦
地獄之門的直徑長達70公尺,站得不夠遠的話,連14-24鏡頭的廣角端都很難全部拍進去


雖然我們班機的時間是在明天的凌晨4點多,算一算時間就算12點左右返回似乎也來得及,不過一來這周遭什麼也沒有,二來司機也沒有打算工作到大半夜,因此拍照拍滿足以後,大約九點多,我們便啟程折返。
這一路上自然沒有什麼路燈,剛剛在火口附近也榨乾了不少體力,車子搖搖晃晃地很容易就失去了意識(我是說睡著啦),昏昏沉沉地醒來便已經到達了機場。


以下是當天GPS Logger的足跡記錄以及簡短日記:

地獄之門(Door to Hell)!
中亞的最後一站選擇跑到離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北方約250公里外的達爾瓦扎天然氣口。這是個蘇聯時期原本為了探勘石油失敗,反而挖到了天然氣井,因為認為天然氣的開採價值不高而廢棄。通常探勘的井只會開鑿一小個洞,這麼大一個天然氣孔肯定有其他自然或人為的因素使其崩落,而造就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獄之門」。地獄之門的周圍因熱氣對流強烈而酷熱難耐,比八月的埃及還要難受。我站在離噴出口1公尺遠拍Timelapse,真的是用意志力在搏鬥,有時候一陣強風吹過來還要一邊保護相機,一邊忍受極高的溫度。每隔三十秒曝光一次,曝完要立刻蓋上鏡頭蓋,以免入塵。這樣大一個天然氣孔不點火的話會有有瓦斯外洩的災難,但看著天然氣這樣浪費,實在有點難過⋯⋯
話說..我終於留到一個遠遠拍也看得到的鬍子了^_^
結束了中亞之旅,感觸不見得比伊朗少。中亞就位在世界上最大洲-亞洲的正中央,對我們來說好像比太平洋對岸的美國還遠。也許是蘇聯時代產業劃分的遺毒,讓這些國家的經濟難以振作。遊牧民族很好客,即便是在邊界等待通關的卡車司機也會邀我們去喝杯茶;除了在烏茲別克外,其他三國我們都搭過便車:洗澡並不是件每天都能做的事情,乾燥的氣候和極大的溫差讓甜到不行的瓜果便宜到像是不用錢。
在吉爾吉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和氈房讓你過著忘記通訊器材的生活;在塔吉克,帕米爾的魅力和正妹的密度旗鼓相當;在烏茲別克,在炎熱的沙漠中探索綠洲古城搭配香甜冰涼的哈密瓜是每天的生活;在土庫曼,雖然停留短暫,但漫步於梅爾夫古城、體驗平壤與拉斯維加斯綜合體的大理石之都阿什哈巴德以及在達爾瓦扎天然氣口烤乾全身的水分⋯⋯讓我們有限的簽證效期內,飽覽這個「詭異」國度最精彩的部分。
簽證非常昂貴(四國簽證加上邀請函共花了我360美金,不過如果有機會實現大旅行計劃,我一定還會再經過中亞!後會有期!

你的肯定是我持續寫的動力
較新的文章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較舊的文章 首頁

1 則留言:

  1. 忙裡偷閒中,突然冒出第一次看到地獄之門的殘存的印象,輸入關鍵字後來到您的部落格看到此篇豐富的遊記,謝謝您的分享。

    回覆刪除

技術提供:Blogger.

訪客統計(since 2014/4/2)

Flag Counter